近期全国燃气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每一次事故的爆发,都在不断警醒我们,要提前防范、以案为鉴。
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些爆炸事故的出现一次又一次增加了他们日常生活的担忧。
甚至在社交平台上,
有人呼吁
“天然气应叫添乱气”
“禁用天然气”
有人发问
“天然气,真的安全吗???”
“怎么能不用燃气?”
有人感叹
“还是煤气罐好用”
“管道燃气危险过煤气罐”
来自抖音、微博评论区
(上下滑动可查看更多)
公众对于天然气有这样的误解,博燃网表示能够理解。
一方面,由于现代信息的高度发展,社会中的种种事故相比较以前更容易进入公众视野,造成人民恐慌 的频率更高,因此人们会误认为,当今事故发生的频率比以往更高;
另一方面,政府、企业、用户及第三方也需进一步各司其职,进而实现燃气安全的长治久安,(阅读延伸:燃气安全,为什么责任总是压不实?)。
但实际上,天然气安全高效、低碳环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旧会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让我们比较现在国内使用较多的煤气、液化气、天然气三种气体,便可得知。
关于煤气
1812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在伦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炼焦煤气厂,煤气开始用于照明。
1865年,一群外商集资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煤气厂,让上海成为亚洲第一个使用煤气的都市。
2006年7月北京市焦化厂进入全面停产程序,人工煤气退出北京市燃气供应的历史舞台,2015年,上海最后一户人工煤气用户接入天然气,实现城市燃气“全天然气化”。
图为北京焦化厂。来源/图虫创意
主要成分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其他气体
优点
1.工业转型: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转型的应用需要;
2.照明需要:代替煤油灯,实现十九世纪的照明;
3.日常便利:用于民用烹饪和取暖,为当时人们生活提供便利。
缺点
1.污染环境,影响健康:燃烧产生大量烟尘和灰渣;
2.利用率有限:在当时(20世纪80年代)煤气价格昂贵,1立方米煤气价格相当于5斤大米;而到了后期,煤气利用率不足,很多冶炼业的副产煤气因无法消化,被直接放散燃烧;
3.普及有限: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4.热量有限:,煤气<煤炭<天然气;
5.危险系数高:焦炉煤气爆炸极限是4.72%-37.54%,更加容易爆炸(天然气5%-15%);
6.本身有害:成分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
关于液化气
1930年,美国开始了单一组分如丙烷或丁烷与空气混合的实验研究,并开始应用于“城市煤气工业”中。
1964年春,根据周恩来总理提出国家科委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事业的指示,北京建成第一座民用液化石油气的灌瓶站,为4882户居民供应液化石油气。
来源/图虫创意
主要成分
丙烷、丁烷为主,也含有丙烯、丁烯
优点
1.民用便利:可以液化气钢瓶的形式供应,在液化气供应站灌气之后就可以带回家使用,更加方便;
2.高效使用:热量比天然气更高;
3.较为经济:相较焦炉煤气厂的投资成本更低;不堵塞管道,减少维修费用。
4.相较安全:相较煤气更加安全,成分对人体无毒害;
缺点
1.便利有限:处于安全考虑,交通部门不允许公交车、地铁、出租车载运液化钢瓶,因此钢瓶的便利有限;
2.经济性有限:属二次能源,多了加工的过程,因此虽然热量高,但成本也更高;
3.安全性有限:热量高带来的风险也越高,在运输过程或存储过程如若泄漏发生爆炸,其后果比天然气严重的多(数据显示,1公斤液化石油气燃烧热量相当于10公斤TNT炸药威力,而1kg的TNT当量可以炸毁1栋2层建筑);
4.使用繁琐:频繁更换气瓶比较繁琐,不如直接开关气阀方便。
关于天然气
早在公元前2000年,伊朗首先发现了地表渗出的天然气,人们发现可以用它来照明,古代波斯人因此只做了“永不熄灭的火炬”。
就中国而言,天然气利用历史,按照传说来推测,在大禹治水的时代就被发现了。按照有文字根据的看法来,可追溯到《易经》中“泽中有火”,是指水面上有火燃烧的自然现象。
李冰父子在四川兴修水利时,在盐井中发现了天然气,当时称为“火井”,直到清乾隆三十年,远在北京的乾隆皇帝也知道四川“火井”的存在,专门写过一首《火井诗》,诗云:“凿井如置产,恒引供烹饲。亦可用煮盐,盐井则别异。蜀有争产者,是闻问以悉。评理因志详,究竟非奇事。”
图为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火井镇
来源/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截图
而天然气因为其气体形态,在近代石油工业兴起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被一同采出的天然气经常在油田里被白白烧掉。
1821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天然气公司,天然气进入商业化使用阶段,但由于有限的管道技术,各地的天然气只在自用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天然气产业是居于垄断地位的。
直到1997年,陕甘盆地第一条天然气管道进京,开启了当代中国天然气大发展的时代。
主要成分
甲烷
优点
1.高安全性:天然气本质上是对人体无毒害的,安全性更高;
2.环保性:碳排放量更加低,符合当前“去碳化”的趋势。
缺点
1.国内资源有限:就我国而言,天然气在我国能源赋存上比例不高,可供开采的天然气事实上并不能满足居民用气需求。
2.运存尚有风险:大部分天然气只能依赖进口,气态的天然气,便不如煤炭与石油易于存储。目前依赖液化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的方式进行存储和运输,过程也存在一定风险。
“双碳”催化天然气产业持续发展
随着“低碳”“双碳目标”等概念的提出,能源清洁化、低碳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2020年美国天然气发电量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加3%。美国电力行业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32%,其中接近三分之二的贡献来自天然气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就我国而言,“双碳”目标下国内天然气发展在能源体系中展现韧性。2020 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3%,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2.2%,其中煤炭消费增长0.6%,原油消费增长3.3%,天然气消费增长6.9%(数据来源《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
由此可见,天然气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让天然气“不可或缺”实至名归
在燃气爆炸事故之后,常有网友呼吁“禁用天然气”“取消燃气”“还是用电吧”。事实上,火力发电(燃煤、燃气)长期都是我国电力最主要供给来源,2019年火电占比高达72.3%。
由此可见,燃气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居民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区别而已。今年9月东北地区的拉闸限电已经透露出电力供需的矛盾,退一万步说,考虑到资源转换过程中会有能量损耗,即使把所有的煤炭、燃气资源拿来发电,还不一定真的能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日常需求。
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均属化石能源(或其二代生成品),在运输与存储过程,都会有潜在的客观风险。但频繁造成公众恐慌,政企民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天然气是重要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用气,我国燃气城市普及率超97%,燃气管道总体长度达105万余公里,绕赤道约26圈。
如何进一步发挥燃气现有优势,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与舒适,要切实地让居民感到天然气“不可或缺”而非“迫不得已”。
我们需要加深思考如何全面构建安全可靠、有弹性、有韧性的天然气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来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
参考内容
[1]郭晔旻,石油时代的“废气”,如何逆袭成飞入百姓家的天然气?“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2]王树章.推广“液化石油气—空气混合气”在现阶段我国城市煤气发展中的意义[J].城市煤气,1989(7):7-8.
[3]吴达才. 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考[J]. 山西能源与节能,2008(2):6-9. DOI:10.3969/j.issn.2095-0802.2008.02.002.
[4]王振飞. 本钢煤气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D]. 辽宁:东北大学,2003. DOI:10.7666/d.y575438.
[5]《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国家能源局官网,http://www.nea.gov.cn/2021-08/21/c_1310139334.htm
[6]王仰之.谈“泽中有火”[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4):37-40.
[7]《应急时刻》: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全面加强燃气安全工作, CCTV12频道
博燃网
有奖活动
为您服务
微信
公众号
官方
微博
返回
顶部
文章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不如来抢个沙发?